图1南汉宸(图片来源:中国金融家 )
“ 凭借对财经工作的一腔热忱和过人智慧,南汉宸为稳定物价、保障人民币顺利流通,构筑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宏伟大厦,打下了坚实根基。”
从抗日战争中发行边区货币,到解放前夕统一全国各地货币、筹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再到金融业社会主义改造,他全程筹划、执行和推进,他就是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奠基者、红色金融家南汉宸。
1895年,南汉宸出生在山西省赵城县(现洪洞县)韩家庄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辛亥革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几乎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所有历史性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特别是金融贸易与统战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之初,他带领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统一领导的银行管理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对财经工作的一腔热忱和过人智慧,南汉宸为稳定物价、保障人民币顺利流通,构筑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宏伟大厦,打下了坚实根基。
图2坐落在石家庄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门前矗立着董必武和南汉宸铜像(图片来源:中国金融家)
1941年,由于日寇的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各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和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次,毛泽东在枣园召见南汉宸,风趣地说:“我们不能跳崖,不能解散,我们要自己动手。中央决定由你任边区财厅厅长,我就是要你作一个会做无米之炊的巧媳妇。”南汉宸临危受命,不负重托,一到财政厅,就把“钱”作为解决边区迫在眉睫问题的关键,紧抓不放,一抓到底,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延安党政军各界5万余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使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好转。为了保证供给,解决财政与发展生产的资本,他提出禁止法币流通、由边区银行发行边币的建议。之后,由于在边币发行的数量上掌握好了度,不仅没有引起恐慌和通货膨胀,还对促进边区生产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南汉宸开创了边区通过经济金融手段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南汉宸在边区开展各项具体工作的同时,在财经制度建设方面也倾注了很多心血。他主持草拟了各项税务政策和粮食征收章程,把原来商人采取的以厘股摊派负担的办法加以改进,吸收大、中、小商人参加商会领导,方法虽然简便,收益却大增,粮食征收的具体措施也日臻完善。这些税收政策,既保障了财政支出的需要,又不加重群众负担,把群众劳动生产的积极性真正调动了起来。
1941年,粮食问题的解决,使边区渡过了“寒冬”。随着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许多机关和部队实现了粮食和副食品自给或部分自给,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负担自然逐年减轻。边区富裕了,但功臣南汉宸却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精神,一双鞋子穿许多年,直到破得不能再穿。
1942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召开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长篇报告,充分肯定了陕甘宁边区克服财政经济困难所作的努力。其间南汉宸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他撰写了粮草、税收、金融、贸易等资料,为毛泽东的报告提供了重要参考。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派南汉宸去张家口,任晋察冀边区政府财政处处长,领导晋察冀边区的财政工作,迎接华北的解放。1947年,应董必武邀请,南汉宸到河北平山,任中共中央工委财委副主任,后又调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华北银行总经理。期间他为统一华北、西北、华东和东北等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和货币,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统一货币的过程中,工委还组织了一个专门小组,筹备人民币发行事宜。南汉宸带领这个小组,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荣任务。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宣告成立,南汉宸出任第一任总经理。为建立新中国的金融体系,南汉宸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他把各解放区的银行统一为人民银行,在六大区成立区行、各省市成立分行、地区设支行。另外,他还建立各专业银行,如农民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加上农村信用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其次,他组织接管了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金融事业,并在军管会领导下接管国民党的各个省银行,对民族资本家的银行、钱庄则加以接管改造,对原来银行则保留其编制和名称,先行改造。在这期间,南汉宸以党的金融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带领中国人民银行严厉打击地下钱庄和投机资本的不法活动,平息了上海的银元风波。
资料显示,到194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接管官僚买办银行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华北、中南、西北、西南4个区行,40个省、市分行,1200多个县(市)支行和办事处,加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国共有金融机构1308个,职工8万余人。南汉宸无疑是宏伟的社会主义金融大厦的奠基人。
1950年8月1日,在南汉宸主持下,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根据中央调整工商业的发展方针,研究调整了金融业中的公私关系、金融业与工商业关系以及金融业内部的劳资关系。1952年12月,在南汉宸努力引导下,全国金融系统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改造任务的行业。
南汉宸在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之初,就注意发挥人民银行的金融职能,为农业和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有利的资本条件,不仅使得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还为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资条件。
为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南汉宸于1952年4月以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团出席了莫斯科国际经济大会,新中国以昂扬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回国后不久,在南汉宸的推动之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于当年5月4日成立,南汉宸担任第一任主席。6月,出席莫斯科国际经济大会的三名日本议员应南汉宸之邀,来华访问。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双方签订了总金额3000万英镑的民间贸易协定,这是新中国打破美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与西方世界签订的第一个贸易协定。从此,新中国对外贸易揭开序幕。
由于长期透支身体,南汉宸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患。1954年,他辞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职务,但继续为对外贸易的相关工作尽心尽力。
不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南汉宸遭到迫害,于1967年1月27日夜里猝然逝世,终年72岁。一颗照耀中华大地的金融之星,无声地陨落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为南汉宸平反昭雪。1979年1月24日,中央召开南汉宸同志追悼会,邓小平在悼词中评价说:“南汉宸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好干部。”简单的一句话肯定了南汉宸为我国人民的金融事业做出的贡献。
文章来源:
致敬新中国金融奠基人:重温老一辈金融家故事_新浪财经_新浪网(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