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佛海:民国乱世千面人
1.求学之路
出身农村,少年身世坎坷
周佛海,1897年5月29日出生于湖南沅陵县凉水井镇一个偏
远的山村里。家人最初给他取名周福海,后改周佛海。周佛海有
一个哥哥周佛生,一个妹妹周佛珍。父亲周奎久,在曾国藩属下
做事。母亲姓马系福建人。1909年,父亲周奎久在前往福建赴
任路途中病逝。
少年时的周佛海在乡下读私塾,1913年考入沅陵县高等小
学堂,1914年进入长沙兑泽中学,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八联
合中学。此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矛盾加剧,工人阶
级队伍不断壮大,反帝反封建的呼声高涨,人们对旧制度日益不
满,中国社会正在酝酿一场大的变革,这样的变化也延伸到校园。
1917年5月,一次学校提前上课,家住远处的学生赶不上课期,
周佛海就带着学生去找学校评理。青年时期的周佛海年轻气盛,
一拳击落了老师办公桌上的水杯和文具,后来又扯掉学校给他记
大过的公告牌。此事在校园造成很大的影响,周佛海因此被第八
联合中学开除。成长和求学环境的变化,激起了周佛海拼搏奋斗
的豪情壮志。
旅日留学,出席中共一大
周佛海被第八联合中学开除后,在好友邓文伟、何亚雄、谢
伯林等人的的资助下,先后到长沙、上海等地谋生求学。在上海
的湖南会馆,老乡建议他去日本勤工俭学。1917年初夏,周佛
海从上海的黄浦港乘船去了日本,进入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学
习。
周佛海在日本学习时,开始接触、阅读社会主义方面的书籍,
对国际形势较为关注,对西方历史,尤其是俄国和德国革命产生
了浓厚兴趣,开始信仰共产主义。1920年,周佛海利用暑假回
上海。期间,周佛海拜访了《解放与改造》的主编张东荪。周佛
海在张东荪办的《解放与改造》上发表过不少介绍社会主义的文
章。陈独秀通过张东荪,约见了周佛海。周佛海就这样与陈独秀
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暑假结束后,他返回日本继续学习。
回到日本后,周佛海组织旅日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
周佛海在日本鹿儿
汉、安庆等地,负责挑选各界民众代表,准备出席共产国际召开
的远东弱小民族会议。周佛海返回上海后不久,《时事新报》揭
出他十几岁时就在乡下结了婚,家有发妻和儿女,“现在又在上
海与其同乡商界某人的女公子大谈恋爱,看来又要再度做新郎
了”。消息一出,他不与组织告别,干脆带着恋人杨淑慧,于1921
年11月初离沪,返回日本读书。
2.投敌成为“卖国巨奸”
背信脱党,投靠国民政府
1922年3月,周佛海从日本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毕业后,
在东京京都帝国大学读书的湖南老乡帮助下,也考入该校。按理
说,在好的平台下,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可此
时周佛海动摇了信仰,逐渐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返回日本后,
他实际上与党组织脱离了关系,不再从事党的任何工作。
1924年春,国共合作形成,中国
亲自上门做周佛海的思想工作。但周佛海不听劝告,第二天即给
中共广州执委写信要求与共产党脱离关系。中共中央为纯洁党的
组织,准其脱党。周佛海一脱党,就走向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
成为国民党右派营垒中的干将,宣称自己要做一个“国民党忠实
党员”,叫嚷“攻击共产党,是我的责任,是我的义务”,成为蒋
介石翼下一得力谋士。
周佛海加入国民党后得以重任。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
周佛海任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1929
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江苏省政府
委员兼教育厅长,1931年当选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35
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蒋介石
侍从室副主任兼第五组组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代理部
长等职。
弃蒋入汪,赴任汪伪政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
华道路。
1
卫一伙却与抗日唱反调,继续鼓吹“战必败,和未必大乱”的投
降主义言论,暗中与日本侵略者勾结,进行谋求“和平”的勾当。
1938年12月15日,周佛海以视察宣传为名,先期到达昆明等
待汪精卫等人逃往河内。12月18日,汪精卫趁着蒋介石发表抗
日讲话,逃离重庆,飞抵昆明。周佛海随汪精卫及汪的老婆、亲
信等人乘坐欧亚航空公司的一架专机,逃到越南河内。继而,周
佛海出谋划策,建议汪精卫开展“和平运动”,建立和平政府。
周佛海会讲日语,和日本方面策划汪伪政权的要人关系密
切,包办了与日本的勾结和谈判。可以说周佛海是汪精卫集团叛
国投敌的主要策划者。1939年5月,周佛海随汪精卫等人一起
飞赴日本讨论汪伪政府的成立问题。经过几番讨价,汪精卫集团
得到了日本支持建立伪政权的保证。同年7月7日,汪精卫公开
发表声明与蒋介石集团彻底决裂。
1940年3月30日,日本的傀儡政权
再投老蒋,永留历史骂名
周佛海助汪精卫策划成立伪政权后,又瞒着日本人和汪精
卫,向重庆表明自己“苦心为国”的合作意愿。
在抗战中期,周佛海感觉到日本人靠不住了,就抛弃汪精卫,
倾向蒋介石。1942年10月,他背着汪精卫,派人潜往重庆输送
了不少重要情报,还安排重庆特工设计杀死汪伪政权的特务头子
李士群。后又利用自己上海市长的身份,在上海及杭州一带部署
军事力量,阻止共产党等革命势力进入上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周佛海预感到日本必败,频繁地与陈立
夫、戴笠、顾祝同等人联系,并积极出面保释被捕的国民党要员,
还在自己家中设立电台直接与重庆方面联系,并允许国民党特工
在自己身边公开或秘密活动。因周佛海所处位置很重要,国民党
也对其积极争取,戴笠将周佛海之母软禁在贵州息烽监狱进行要
挟;陈立夫要周佛海“暗中布置,以备将来去汪(汪精卫)”,蒋
介石也给周佛海写“知名不具”的亲笔信,要他“暂留敌营,戴
罪立功”。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和情报机构
胜利后的需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5年4个月
的南京汪伪政权解散。周佛海在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立即向
蒋介石拍了急电,表示将他控制的1万多人的武装,以及“完整”
的上海奉给蒋介石,并乘机向蒋介石表忠心,“职与其死在共产
党之后,宁愿死在主席之前”。周佛海曾是蒋的亲信,为蒋巩固
统治立下功劳,因此蒋介石接电报后很高兴,立即嘉奖周佛海。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奉蒋介石之命,任命周佛海
为军事委员会上海行动总队总指挥,令其指挥所属税警总团、上
海市保安队及警察,以及杭州地区伪十二军等,负责维护上海、
杭州一带治安,阻止新四军武装收复沪杭地区。后又应周佛海的
请求,任命他为行动总队司令,全权指挥驻沪杭伪军。
1945年9月30日,周佛海随戴笠乘专机到重庆,住在戴笠
的私宅白公馆,从此被“软禁”起来。1946年4月,国民党当
局先后开始了对汉
献”,1947年3月26日,国民政府下达主席令,特赦周佛海为
无期徒刑。
周佛海被特赦无期徒刑后,曾经高兴了一阵,但想到今后终
身监禁在这阴森的牢房里,心里也不是滋味。周佛海关在监房的
时间一长,回想母亲也病故在息烽监房里,内心日夜恐慌,自己
也病痛缠身。1948年初,周佛海心脏病复发,保外就医被拒。
同年2月28日,曾经风光一时,权倾一时的周佛海病死于南京
老虎桥监狱,终年51 岁。周佛海去世后,尸体草草葬于汤山的
永安公墓。20世纪80年代,周佛海日本籍妻子新田杏子寄钱给
周佛海后人,周佛海的孙子周祖沙利用这笔钱在凉水井镇窝溪村
修建了周佛海墓。墓内只有一套国民党军服。整个墓占地面积
15平方米,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墓侧石圈现已出现裂隙。可
叹周佛海一时的风光早已不在
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
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久经磨难
的中华民族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红船精神”的承载者。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还是首批自治区本科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试点单位(全区两所高校之一),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倡导用“五创”理念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的人才,倡导师生以敏感的思维以适应社会和产业热点。学校遵循职业属性,本科标准,产教融合,校地双赢、创新驱动,先试先行的原则,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时代性,树立现
代本科职业教育构建“强调技术、突出应用、注重技能、关注创新、兼顾人文”的人才观并以此为核心开展试点工作。我们更懂得感性与理性共进,勤学与悟性同长,师生情真如亲的诱导式教育方式。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出职业人才“三爱、三学、三争”
个人德行要求,促进学生“技能+知识+修养”协调发展,厚植家
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为每
个人的“人生出彩”奠基。
我们要深刻领会“卖国巨奸”周佛海的事迹,明确在全党开
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
斗的苦难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
献,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学校定期开展
党史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党史读书班,主题征文活动等,积
极推广红色阅读,激发师生爱党爱国情怀,不断增强师生作为中
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通过党史,激发永远跟党走、奋进新
时代的精气神,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建功立业。
文 章 来 源 : 中 国 共 产 党 江 苏 省 委 员 会 党 史 工 作 办 公 室
http://www.jsdsw.org.cn/web/detail/detail.html?id=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