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曹菊如(图片来源:中国金融家)
“在曾经那样艰苦卓绝的年代,在那样浴血奋战的征程中,红色金融家曹菊如竭尽身心,呕心沥血,为党的金融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从在瑞金协助毛泽民创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到长征至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银行首任行长;从奉命创建东北根据地银行,到坐镇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在曾经那样艰苦卓绝的年代,在那样浴血奋战的征程中,红色金融家曹菊如竭尽身心,呕心沥血,为党的金融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图2坐落在延安的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图片来源:中国金融家)
1901年,曹菊如出生在福建省龙岩县一个贫苦的店员家庭,因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五四运动爆发后,曹菊如接受了革命思想。1930年8月,曹菊如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从谋生近7年之久的印尼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龙岩,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刚参加革命的曹菊如,就肩负着根据地人民的重托,和邓子恢等同志一道紧张地筹建闽西工农银行。同年11月,闽西工农银行在龙岩正式成立,从此曹菊如与银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闽西工农银行是最早的苏维埃金融机构之一,主要业务是发行“苏币”,代理财政收款、存款,实行低利借款,扶持粮食调剂局和粮食生产合作社,办理进出口贸易,征购军粮等。虽然条件艰苦,但曹菊如和同事们边实践,边总结,制定出了简单实用的操作规范。并慢慢掌握了现代银行的会计、营业和出纳等制度,为日后筹备国家银行奠定了基础。
在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势力发动“石头过刀草过火”的疯狂反扑,闽西工农银行随着留下打游击的福建省委、省苏机关辗转到离长汀城七八十里外的四都乡山区,环境和条件极端困苦。在1931年红军攻克汀州后,闽西工农银行派曹菊如等人带两担银元先行入城,用作发行兑换并代财政收款。一个月后,局势稳定,全行人员才进城营业。在曹菊如等人的努力下,一年时间里,闽西工农银行的资金大量增长,大大繁荣了苏区经济,苏区纸币的信用日益巩固。
1931年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一次执委会决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并任命毛泽民为行长。1932年元旦,曹菊如奉命调国家银行参加筹建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辛苦工作,国家银行正式开张营业。
在国家银行,曹菊如协助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长邓子恢和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建立国家总金库,并开展了整顿税收、统一财政、制定财政会计制度、预算制度、决算制度、审计制度、发行货币设立分支机构和培训金融人才等许多工作,奠定了国家银行经营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1934年10月,曹菊如作为国家银行的一分子。随中央红军开始了伟大而又艰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没有马骑,同工作人员携带着国家银行的大量现金、印钞设备等,克服种种艰辛,时刻保护着银行财产的安全。
图3曹菊如主持发行的光华商店代价券(图片来源:中国金融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形成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原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名陕甘宁边区银行,曹菊如担任边区政府财政厅厅长兼边区银行行长。
在曹菊如领导下,边区银行成立了延安光华商店,以便于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物资的进出,为边区银行积累资金、发行货币、促进边区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打破边区银行不能发行自己的货币的限制、争取货币发行权以及弥补市面辅币不足的情形,经边区政府批准,光华商店以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名义,发行了一分、二分的辅币,后又逐渐发行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七角五分等辅币。到1940年冬,边区城乡基本上已全部流通“光华商店代价券”。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边区银行一手发行货币,壮大资金力量;一手抓物资,以兑换的法币组织物资进口,保障军民供应,从而巩固了边币的币值。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派大批干部前往新解放区开展工作。曹菊如在冀热辽解放区担任分行行长。1946年,冀热辽地区处于国民党军队包围中,并与晋察冀老区隔绝,斗争十分艰苦。曹菊如主张,在金融上要像在陕甘宁边区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一样,来个“金融割据”,请求中央批准发行冀热辽地区的钞票。后来在冀热辽中央分局的领导下,筹建了长城银行,发行了“长城券”,对支持冀热辽地区的战争起了很大作用,受到党的赞许。
1948年冬,曹菊如担任东北统计局局长,这是我党第一个经济统计机构。在解放战争时期,曹菊如还担任了东北银行经理、东北财经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在他的具体策划下,东北地区金融业有了很快的发展,为统一全国财政金融,发行统一货币、迎接全国解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曹菊如开始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不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54年,曹菊如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开启了长达十年的任期。
一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曹菊如就明确地提出:“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统一的政策计划下,与财政部门密切联系,使预算与信贷结合,努力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节约资金使用。”
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积极贯彻政务院颁布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曹菊如坚决地实行了现金管理办法,把国家分散在企业、机关、团体、部队等单位的大量现金,集中到银行里来,同时把集中的大量资金用来支持国营商业掌握物资。随着财政、物资平衡的胜利实现,金融物价迅速得到了稳定,从根本上扭转了反动统治造成的历时十二年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当全国刚解放的时候,国内外的敌人曾断言,共产党在军事上政治上是胜利了,但是财经工作上的困难是无法克服的。曹菊如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曾坚定地说:“事实响亮地驳斥了敌人的谎言,中国人民在建国以后短短的时间里,就在财经战线上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胜仗。”
1955年,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曹菊如主持全国新人民币的发行工作。在曹菊如的精心安排下,新币采用混合流通、无差别兑换等方式开展兑换。新人民币的发行,大大便利了交易和核算,我国货币制度进一步得到了健全和巩固。
1981年1月6日,曹菊如带着对祖国金融事业的不舍,带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匆匆地离开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怀念。
文章来源:
致敬新中国金融奠基人:重温老一辈金融家故事_新浪财经_新浪网(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