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关梦觉老年照,(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关梦觉(1912-1990),满族,吉林怀德人,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教授。193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经济系,曾任吉林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北平《外交月报》编辑,武汉东北救亡总会宣传部副部长,河南大学副教授,嫩江省、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一、笔耕不辍,振聋发聩
关梦觉教授1912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的一个满族家庭。1929年考入东北大学经济系。不久日寇侵华,东北沦陷,他被迫随东大迁往北平就学,于1933年毕业。国家多难之秋,民族危亡之际,亲眼目睹家乡和国土沦丧,亲人和同胞涂炭,这时他深深地受到爱国和革命思潮的熏陶。
1936年关梦觉开始研究国际经济问题。1940年前后,关梦觉任“东北救亡总会”宣传部副部长并同时任机关刊物《反攻》杂志的副主编、国际问题杂志《时与潮》的编辑。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的抗日救国文章,用犀利的笔锋揭露日寇的滔滔罪行,唤醒同胞奋起抗争。
解放战争年代,关梦觉担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参加了创建东北解放区的艰苦工作。无数个日日夜夜,他深入各地乡镇开展调查研究,总结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忘我的工作。
图2,关梦觉赴朝归国后来校作传达报告,(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二、文革磨难,矢志不渝
在“文化大革命”中,关梦觉遭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等等帽子,身心遭到严重的摧残,并于1969年底被强制下放农村劳动。他的学术著作也被污为“大毒草”。但关梦觉并没有因此动摇自己的革命信念,也没有停止自己的科研工作,对党忠诚的信念没有丝毫的动摇。它白天和社员一起下地劳动,晚上则秉烛夜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关著作,他坚定相信历史会对他做出公平的评价。
1973年,在“四人帮”极为猖獗的困难条件下,他写了《美国跨国公司》一书。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本书甚至不能署他本人的名字,只好以集体编写的名义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
文革结束后,他虽已年逾古稀,但活力仍然不减。“白首何归伤冷遇,丹心永在奋余年”,他全身心的投入改革开放的伟大洪流之中。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关梦觉一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十分注重学习,经常手不释卷。讲解经文时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古稀之年仍能把经典文章背的一字不差。认为智慧在于勤学,知识在于积累。
他除了自己辛勤地从事教学和科研以外,历来特别关怀广大学生和中青年教师。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仍然不定期地举办学术报告会,热心指导学生和中青年教师,亲笔为他们批改稿件。他对自己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要求极严,并为培养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长期在吉林大学经济系执教,不仅带出了一大批经济理论人才,并使该系成为全国经济学科的重要教学基地之一。
图3,1988年,关梦觉(右一)与费孝通委员长在交流(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四、心中有党,道理坚定
关梦觉在马列主义研究领域也有极高的建树,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每年“七五”研讨会上,就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做大会发言,立场鲜明,观点明确,针砭时弊,敢言人之不敢言,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与此同时,关梦觉非常关心青年马克思经济理论队伍的建设和成长,他强调,培养经济领域青年工作者,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图4关梦觉铜像 (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关梦觉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长期同党合作,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执着追求真理,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真正做到了为弘扬马列主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章来源:
2. https://www.sohu.com/a/246428936_9993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