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标志着银发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上升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新动能提升民生福祉的长远战略。
一、应对人口新常态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抉择
我国已于2022年步入人口减量发展阶段。截至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比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比15.6%)。人口规模减量化、结构老龄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重要文章强调,我国已总体转向人口减量发展阶段,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分化等趋势性特征。发展银发经济,是适应老龄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然选择与主动作为。其核心在于抓住人口发展窗口期,主动推进经济社会适老化改革,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动能转换与效率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人口动能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主导转变,“人才红利”加速形成。亟需将适老化贯穿各领域,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升。
格局重塑与内需引擎:庞大的银发人口将接替年轻人口成为首位需求主体,深刻重塑宏观经济需求结构。深挖规模巨大的银发市场潜力,激活银发消费,是扩大内需、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不竭动力。
图1《银发经济》漫画图(图片来源:《银发经济》是由新华社记者勾建山发表的漫画作品。)
二、引领老龄事业产业深度升级的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银发经济涵盖“为老”服务与“备老”准备,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银发经济从粗放向集约转型,实现“扩规模、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关键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引领作用,激发多元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需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行业组织效能与整体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握科技革命机遇,以创新驱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产品:创新养老金融(丰富个人养老产品、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加强金融与照护服务衔接。
新业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与银发经济融合,赋能智慧健康养老、老龄文化、宜居、金融等新业态。
新产业:以科技引领升级康复辅具、智慧家居/穿戴设备、抗衰老产品、适老文旅、中医保健等,延伸产业链、催生新产业。
三、激发银发消费潜能与强化支撑保障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老年期是人生财富储备相对丰裕的阶段。
市场转化与消费活力:新一代退休的“新老年人”消费观念显著转变,收入较高、追求品质、舍得花钱。其消费结构从生存型转向生活型、发展型,涵盖健康管理、旅游休闲、数字生活、文化娱乐等,推动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便利化消费兴起。
产品服务创新:针对多元需求,开发老年教育、用品、食品、助餐助洁、助医助行、专属金融等,以新产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消费潜力与动能。
强化财政精准支持:发挥财政基础性与支柱性作用,加大社区养老机构税费减免力度;设立银发经济专项扶持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养老、适老化改造;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政府采购适老化产品与服务范围;优化养老金结构,稳步提升保障水平。
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各级党组织要将发展银发经济纳入重要议程,强化统筹协调,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党员干部需带头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深入社区调研老年需求,推动资源下沉;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组织老党员参与互助养老,凝聚社会力量共建老年友好环境。
银发经济具备多维度、长链条、多业态、潜力无限的特征。在人口减量与老龄化深度交汇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更是增进民生福祉、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战略基石。必须抢抓机遇,系统谋划,将其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文章来源:银发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