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领域近日传来令人瞩目的暖意。中国商务部确认,在两国元首通话共识的推动下,美国正式取消部分对华出口限制,包括关键EDA设计软件、重要化工原料乙烷及高性能飞机发动机等产品将重返中国供应链。这一实质性进展标志着双方经贸互动正从“伦敦框架”的初步共识稳步迈向具体行动落实阶段,为饱受寒意困扰的全球经济注入一股可贵的暖流。
“伦敦框架”共识的落地生根,其背后是力量与韧性的较量,更是战略智慧的结晶。近年来,美方筑起“小院高墙”,在高科技产品出口、尖端技术转让等领域设置无形壁垒,对特定中国企业实施单边制裁,试图阻断正常技术流动与经贸血脉。面对压力,中国展现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既坚守核心利益与原则立场,拒绝任何形式的讹诈胁迫,又始终敞开对话协商的大门。从奠定基础的“日内瓦共识”,到构建框架的“伦敦共识”,每一步都清晰印证着“对话合作才是人间正道”的深刻理念。商务部发言人所强调的“中方依法依规审批申请,美方取消相应限制”,不仅是对具体贸易壁垒的突破,更是对单边霸道和保护主义逻辑的有力否定,其意义远超具体商品流动本身。
这一突破绝非孤立偶然的浪花,它深深植根于党领导对外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纵观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非凡的战略定力驾驭对外开放之舟,在惊涛骇浪中校准航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雷惊蛰,冲破思想坚冰。“引进来”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从设立敢为人先的经济特区,到积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中国以前所未有的主动拥抱世界市场规则。面对重重质疑与阻碍,党以“复关”和“入世”为重大战略目标,展开了长达15年艰苦卓绝的马拉松式谈判。每一次关税减让的承诺,每一轮市场准入的扩大,无不彰显着中国融入全球体系的钢铁决心。2001年成功加入世贸组织(WTO),成为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不朽里程碑。
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下的开放事业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气势恢宏的“一带一路”倡议跨越山海,编织起合作共赢的全球网络;国内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如雨后春笋般次第设立、蓬勃生长。当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之时,中国始终高擎多边主义旗帜,坚定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并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主动开放,回应时代的挑战。
历史如镜,深刻昭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从革命战争年代突破重重封锁寻求国际正义力量支持,到建国初期争取外援奠定现代工业根基;从改革开放国门初开引进亟需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到新时代致力于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雨征程中深刻体悟并始终践行一个真理:唯有将坚定不移的独立自主与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辩证统一,方能在世界激荡变局中牢牢把握发展的历史主动权。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这一局部回暖迹象,正是党领导对外开放这一伟大历史逻辑在新时代的生动延续与有力回响。它再次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唯有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唯有通过务实坦诚的对话而非单边霸凌的胁迫,才是化解分歧、通向共同繁荣的唯一光明正道。这股来之不易的暖流,既是对过往开放智慧的致敬,更是照亮未来合作之路的明灯——它提醒我们,纵有寒流汹涌,只要秉持开放合作的信念勇毅前行,人类发展的春天终将温暖世界每个角落。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人民论坛:读懂历史的大逻辑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9/01-30/87428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