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史

经济发展史

党建引领下的财经发展新路径

  • 时间:2025-10-17
  • 作者:学生:叶美娇
  • 阅读:

在当今时代,党建工作与财经领域的融合日益紧密,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党建引领不仅为财经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更在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党建与财经融合的重要性及具体实践路径,并结合最新的财经动态进行分析。

党建为财经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思想引领。在金融领域,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助于确保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国家的金融政策,防范金融风险。以江苏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场”产业链党建赋能行动为例,该行动通过党建引领,整合金融资源,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聂振平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支持重点产业关键主体,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此次行动以产业链党组织为平台,整合链上企业金融需求,推动政策与企业双向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提供“一链一策”服务,将党组织力量转化为产业升级“红色引擎”。活动现场,多家金融机构与企业签署党建共建协议,明确建立“组织联建、资源联享、难题联解”长效机制,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瓶颈、政府服务中的堵点难点,精准对接需求,合力推动问题高效解决,让党建共建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

在财经教育领域,党建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专业素养的财经人才。西安财经大学国贸系教师党支部以党建项目为牵引,推动育人与育才有机融合。2021年,学校在经济学科主干课程率先开展了“党建项目+课程思政”建设试点,国贸系教师党支部利用周三下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讨,主要针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及方法、思政效果评价等方面,并结合其他高校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开展学习与交流。国贸系22名教师参加了2022年7、8月份《经济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撰工作,结合所带专业课程,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完成两个专业17门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编撰,这是经济学学科理论和课程思政结合落地的标志性成果,为经济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建设思路、建设方法和建设资源 。

党建与财经融合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六安市财政局以“财管家”品牌建设为引领,围绕预算统筹、金融服务、财会监督、国资国企监管、预算绩效等重点工作,将“党建+”模式融入中心工作,切实以党建促进业务发展,以业务推动党建进步,实现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在金融服务方面,创新金融产品“落地贷”,填补新入驻项目发展初期融资空白;引入保险机构,全市首推“政、银、担、保”四方共担体系;汇集全区各家金融机构,组织“银团服务”、创设“共性资料库+一站式报送”服务,编制发放包含全市10家银行98款优质金融产品的使用手册,畅通融资渠道;分类破解融资困境,上半年组织5场专题银企对接活动、1场银行同业座谈会及1场企业家座谈会,摸排解决743户企业融资需求达21亿元,助力1516家企业获得信贷投放76.19亿元 。

图1金融机构开展党建活动助力企业发展(图片来源:搜狐网)

从最新的财经动态来看,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财经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党建引领下,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在财经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对财经人才的需求。

党建与财经融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党建引领,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财经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深化党建与财经的融合,不断探索新的实践路径,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来源: 2025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场活动|江苏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产业链党建赋能行动在泗洪启动_新华日报财经

党建引领促发展 业务融合双提升——我校“周三政治理论与业务学习固定日”制度典型做法(二)-西安财经大学新闻网

财政局:“财管家”抓党建引领,深融合促高质量发展_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来源网址:http://m.toutiao.com/group/7540228893374988843/?upstream_biz=doubao

https://news.xaufe.edu.cn/info/1010/32405.htm https://jkq.luan.gov.cn/zwzx/dqgz/26075529.html

最新评论
已发布 0
发表评论
地址:广西南宁空港经济区同正大道655号 /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骆越大道1号
电话:0771-7910016
招生咨询:gxcczsb@126.com
ewm
官网
ewm
官微
ewm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ewm
VR校园
ewm
抖音
Copyright ©2024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桂ICP备05004842号 桂ICP备05004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