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试”作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正成为激活创新活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重要性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愈发凸显。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241个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党建工作对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关注与推动。简单来说,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重点验证技术重现性、量产可行性、质量可靠性和成本经济性。数据清晰地表明,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仅为30%。这组对比鲜明的数据,直观展现了中试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核心作用,也体现出党建引领下对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追求,通过聚焦关键环节,为产业发展筑牢技术基础。
图(一)“中试平台”照片
从投入维度看,研发样品的投入若为1,构成产品雏形的投入就是10,形成量产的投入则需要100。中试的高投入、高风险,曾是很多科技企业“不敢试、试不起”的痛点。在此情形下,党建引领下的政策与金融力量开始发力。今年5月,《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发布,提出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中试、网络安全等风险分散试点。这一系列政策,如同为科技企业注入了“强心剂”,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科技创新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有效化解中试环节的高风险难题,让企业在党建引领的政策保障下,更有底气投身科技成果转化。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永冀表示,依托科技保险、成果转化基金、专利质押、风险共担机制等手段,能够构建起“资本+技术+制度”协同框架,有效连接“科技成果—中试孵化—产业化—资本退出”链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这一协同框架的构建,离不开党建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党建工作能够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深度融合,为中试环节搭建起完善的支撑体系,让科技成果转化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顺畅衔接,进而为产业发展持续输送创新动能。
在党建引领下,“中试”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枢纽,它不仅提升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功率,更通过政策与金融的协同发力,破解了企业的发展痛点,构建起高效的协同框架。未来,随着党建对科技创新全链条引领的不断深化,“中试”将持续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澎湃动能,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8490263245233915093&item_id=8490263245233915093&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ref_read_id=8e09b002-ff4c-45b6-9881-c87a9ce3f014&pid=9867733970272028&ptype=100&reco_id=10338c45267dac146dca0008&study_comment_disable=0&source=share&share_to=copylink
桂ICP备05004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