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窝囊旅游”在年轻人中走红。坐电梯登顶、缓降式蹦极等项目,以“低门槛、高舒适”特质成为消费新宠。它不仅是年轻人对“轻松度假”的选择,更折射出大众文旅需求的升级,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党政部门优化公共服务提供了借鉴。
一、读懂“窝囊旅游”:民生需求迭代中的时代信号
“窝囊旅游”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在文旅领域的具象化表达。数据显示,今年暑期相关景区门票销量大增,浙江湖州安吉云上草原门票同比上涨近4倍,湖北黄石天空之城增长2.7倍。这体现了当代人在高压下,对“休闲不费力、放松有品质”的刚性需求。
从党政工作角度看,这种需求变化意义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过去旅游侧重“看山看水”,如今向“养心养神”拓展。“坐电梯爬山”是景区设施升级让不同群体共享美景,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文旅领域的实践。财政投入应从“建景点”转向“优体验”,让旅游成为民生福祉。
此外,“窝囊旅游”打破了“旅游必吃苦”的认知,凸显“精准服务”的重要性。年轻人的“矛盾需求”是消费升级特征,党政部门需捕捉这一变化,文旅供给不能“一刀切”,要以精细化服务满足差异化需求,这是提升民生幸福感与促进消费的关键。
二、政策发力点:以财政智慧激活文旅产业新动能
面对“窝囊旅游”折射的需求,财政政策与产业引导需精准施策,推动文旅产业向“质量效益”转型。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适老化、普惠化”改造投入。“窝囊旅游”的设施升级是旅游无障碍化延伸,惠及多类群体。财政应设专项基金,支持景区完善代步工具、母婴室等便民设施。如浙江台州神仙居景区因“扶梯看山景”走红,其背后的财政投入模式值得推广。
图1天门山景区观光扶梯 (图片来源:海报新闻)
二是引导文旅企业构建“多元供给体系”。财政补贴向“细分市场创新”倾斜,对开发亲子友好等产品的企业给予优惠或补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文旅机构调研,精准对接需求。景区可提供“轻松游+深度体验”套餐,实现“低体力消耗”与“高文化获得感”统一。
三是强化“文旅+科技”融合的财政支持。“窝囊旅游”背后有科技赋能,如智能导航等。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智慧景区管理系统等,用科技解决游客“想玩又怕麻烦”的痛点,提升民生体验。
三、治理辩证法:在多元包容中守牢发展底线
“窝囊旅游”引发的争议,是旅游价值观的多元碰撞。党政部门需把握治理辩证法,让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图2“窝囊旅游三件套漫画图”(图片来源:AI豆包)
一方面,要摒弃“非此即彼”思维,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传统旅游与“窝囊旅游”并无优劣,是消费多元化结果。党政部门应为不同需求提供公平路径,通过规划引导避免盲目模仿,防止资源低质化开发。
另一方面,要警惕“躺平式服务”变成“低质化应付”。财政支持的设施升级要注重品质,如登山电梯要兼顾安全便捷,缓降蹦极要做好防护。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将安全和服务质量纳入财政补贴考核指标,确保民生福祉落实。
“窝囊旅游”提醒我们,发展文旅产业要回归“人的需求”。从财政投入到服务优化,都应围绕让人民在旅游中感受快乐、收获幸福这一核心。这些具体的幸福,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注脚,也是党政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诠释。
未来,随着消费需求持续升级,文旅市场还将涌现更多新形态。只要我们始终把民生需求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用财政的“巧劲”激活产业活力,用治理的“智慧”平衡多元诉求,就能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
工人日报——《“窝囊游”何以成为文旅市场“新宠”?》
https://www.news.cn/fortune/20250812/dbe55497d13241eda08a7356b4595491/c.html
桂ICP备05004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