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史

经济发展史

黑龙江哈尔滨:唤醒百年街区里的城市记忆

  • 时间:2025-09-05
  • 作者:学生:朱小莉
  • 阅读:

新华社哈尔滨8月4日电 行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咖啡馆里银勺搅拌声与柴可夫斯基的旋律轻轻碰撞。这条承载着百年记忆的老街,正以“活化”的生动实践,让历史文脉在烟火日常中流淌。

始建于1898年,中央大街见证着哈尔滨的开埠历史。全长1450米的主街与23条辅街共同构成“建筑艺术博物馆”,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新艺术运动等欧洲15至19世纪经典风格,被誉为“亚洲第一街”,是哈尔滨开放包容城市底色的生动注脚。


图1哈尔滨中央大街现场图(图片来源:哈尔滨旅游局)


近年来,哈尔滨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顶层设计绘就保护蓝图。2023年2月实施的《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步行街区条例》,为历史文化保护和业态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编制中央大街业态发展指导目录和负面清单,有效遏制了低端、同质化业态,引导街区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哈尔滨还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中央大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商会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多项暖心举措,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别样的温暖与关怀。此外,2024年10月,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将每年6月28日设立为“哈尔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进一步提升了全体市民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识。

在党政引领的框架下,中央大街主街与辅街形成了差异化功能布局。“主街以高端零售、品牌集聚为核心,满足品牌消费需求。”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赵彬杰介绍,主街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品牌728个、大型商业中心12个、门店1100余家,日均客流量约30万人次,成为哈尔滨最具商业价值的核心地带之一 。

辅街则聚焦文化体验与特色业态补充,在历史“活化”中追寻城市文化。这种分工既疏解了主街客流压力,又丰富了文化体验层次,让街区活力持续迸发。例如西十三道街的东和昶大楼,这座由民族资本家毛守和1917年投资兴建的清水红砖小楼,如今已变身为集文博、餐饮、休闲、住宿于一体的文化复合体。其一楼一侧门市还被辟为公益性的宽街博物馆,近200件城史文物展示着这条街上曾经的哈尔滨工商业繁荣史。

如今,中央大街的“活化”实践正从点到面铺展开来,形成了“商旅文+”融合发展态势,充分激发了街区的经济活力 。肖克庭院复原上世纪的面包房与咖啡馆,秋林格瓦斯百年文化馆串联起品牌与老街的互动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消费。

同时,街区还积极引进各类首店、旗舰店、特色店项目,对标国际打造品牌集聚区 。并引进国外特色餐饮和非遗老字号品牌,引导企业推出文创产品,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比如,在道里区中医街与中央大街交汇处的“龙粤号北境魔法列车”文创店,其非遗白瓷丁香花、冰雪系列主题丝巾等文创产品成为中央大街上的一抹亮色 。

此外,中央大街还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聚人气、促消费。中俄文化季巡演、西餐文化节轮番登场,端街广场的音乐会让老建筑阳台飘出悠扬乐声,历史与当下在街巷间交融共鸣。2024年元旦期间,中央大街客流量达198万人次,日均超过66万人次,同比增长69.74%,较2019年同期增长19.65%,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 。

未来,街区文化活力将持续延伸。“我们计划将红专街打造成面包文化主题街区,中医街打造成中医文化主题街区,既契合街道历史,又提供与主街不同的消费体验。”赵彬杰说,通过主题化打造,中央大街的文化氛围将更浓厚,商业形态也将更多元。

哈尔滨将继续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探索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交融共生的更多可能,让中央大街这张城市名片更加亮丽,使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在时代浪潮中代代相传,同时也为哈尔滨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章来源:

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丨哈尔滨:唤醒百年街区里的城市记忆

新华社

https://www.news.cn/20250804/e016e47869d24bc4ac966bdfab871048/c.html

最新评论
已发布 0
发表评论
地址:广西南宁空港经济区同正大道655号 /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骆越大道1号
电话:0771-7910016
招生咨询:gxcczsb@126.com
ewm
官网
ewm
官微
ewm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ewm
VR校园
ewm
抖音
Copyright ©2024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桂ICP备05004842号 桂ICP备05004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