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这场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盛会,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加剧的复杂背景下,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651家中外企业及机构齐聚一堂。各方携手探寻“链”通世界的解决方案,不仅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更彰显了全球对巩固产供链合作的共同期盼,是中国践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
图1第三届链博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图片来源:中国贸促会供图)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脱钩断链”杂音此起彼伏,全球限制性外资政策增多,产供链呈现友岸化、近岸化、本地化趋势。即便如此,第三届链博会的热度依旧逆势攀升。从参与广度看,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较上一届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参展企业数量增长15%;从质量维度看,超65%的参展商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大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也踊跃参与。这一广泛且高质量的参与度,充分印证了巩固全球产供链合作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更体现了全球工商界对中国市场和链博会平台的坚定信心,彰显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全球产供链的“稳定锚”,中国的底气源自坚实的产业根基与开放的发展姿态。从供给端而言,我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持续跃升,“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不断为世界提供高品质产品与技术;从需求端来看,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强劲引力,加之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产供链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链博会正是中国促进全球产供链合作的具体实践,经过连续两届的成功举办,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已从单纯的企业展示平台,升级为推动产供链深度协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重要枢纽,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的见证。
在党政层面,链博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党中央始终将开放合作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通过搭建链博会等高端平台,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全球资源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本届链博会的展区设置紧扣产业链逻辑,按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等主题划分,同时成立各链条展商联盟,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搭建资源共享与长效合作平台,这与国家推动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高度重视,以及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决心。
从财经视角看,链博会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活力。651家企业和机构携500余家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参展,促进了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衔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全球产业链效率。首次设置的创新链专区,以知识产权转化为主线,邀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4家机构参展,完整呈现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转化过程,有效解决了创新成果转化中“不能用”“不好用”“不会用”等难题,为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助力全球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
图2外国参会人在于优必选科技重磅展出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C(行者)举行交流(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此外,本届链博会继续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及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其中创新指数和韧性指数为首发。这一举措充分发挥了链博会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优势,汇聚产学研用各领域精英智慧,为全球产供链开放合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有助于提升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为世界经济复苏与繁荣开辟新路径。
第三届链博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开放合作是时代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更多“共赢链”之约正在续写,这不仅为全球产供链的韧性与安全注入新动能,更将推动世界经济在合作中实现复苏,在开放中走向繁荣,为构建更加紧密的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贡献坚实力量。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经济日报金观平:携手打造世界“共赢链”》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507/t20250721_24136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