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史

经济发展史

以“红色信贷”激活农村经济活力

  • 时间:2025-08-01
  • 作者:学生:谭雪
  • 阅读: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多地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红色信贷”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金融资源精准对接,既破解了农村融资难问题,又筑牢了基层党建的经济根基,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财经发展的深度融合。

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农民因缺乏抵押物、信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往往面临贷款难、贷款贵的困境。党组织的介入,为金融资源下沉农村提供了“主心骨”。

以江西省某县为例,当地推行“党支部+信用社+农户”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对农户的信用状况、产业需求进行摸底调研,建立“红色信用档案”。信用社则根据档案信息,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利率,推出“党员先锋贷”“产业振兴贷”等专属产品。数据显示,该模式实施一年来,全县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其中农业产业贷款占比提升至68%,有效解决了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村党支部的作用不仅在于“搭桥”,更在于“监督”。通过党员带头守信、村规民约约束,当地农户贷款违约率下降至1.2%,形成了“党建增信、金融赋能、农户守信”的良性循环。这种以党建为纽带的信用体系建设,弥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制度缺陷,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田间地头。


图1江西农户获得春耕贷款后开展生产(图片来源:江西日报)

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始终与党的领导紧密相连,红色金融历史中蕴含的“为民服务”理念,为当代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精神滋养。

回顾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曾设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货币、开展信贷,目的是支持革命战争和发展农业生产,其核心就是“金融服务于人民”。如今的“红色信贷”正是对这一理念的传承与发展。例如,陕西省延川县结合延安精神,在信贷审批中优先考虑“党员示范户”“脱贫监测户”,要求金融机构将30%以上的涉农贷款投向革命老区重点产业。当地某苹果种植合作社通过“红色信贷”获得500万元贷款,建成智能化分拣车间,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

这种将红色文化与金融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让金融服务更具温度,更强化了党组织在财经工作中的凝聚力。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政策、对接需求,让农民感受到“金融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暖人心的支持”,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红色信贷”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资金问题,更在于通过党建整合资源,构建“金融+产业+民生”的乡村振兴生态链。

在湖南省某村,党组织引导金融机构与农业企业合作,形成“贷款支持生产—企业收购加工—集体分红反哺”的闭环。农户通过贷款发展特色水稻种植,企业则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所得利润的10%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改善村内基础设施。目前,该村已建成标准化稻田基地1200亩,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5万元增长至86万元,实现了“农户增收、企业盈利、集体壮大”的三方共赢。


图2农户获得贷款后开展生产(图片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此外,党建还推动了金融知识普及。村党支部联合信用社开展“金融知识进农家”活动,通过党员志愿者讲解防诈骗知识、理财技巧,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数据显示,参与活动的村庄,农户金融诈骗案件发生率下降40%,理性投资意识显著增强。

“红色信贷”的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推动财经工作服务民生的根本保证。当党建工作与金融资源、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相结合,不仅能破解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更能让财经政策的红利精准惠及群众。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引领,党建与财经的融合,本质上是让“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落地生根。未来,随着“红色信贷”等模式的推广,党建引领下的财经创新必将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书写出更多“党建红”与“财经兴”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

1、江西省乡村振兴局官网:省乡村振兴局聚焦“五个持续”助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https://fpb.jiangxi.gov.cn›jxsxczxj

2、陕西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官网:“传承红色精神,坚守金融初心”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中央驻陕金融管理部门联合举办红色金融主题展

https://fsa.shaanxi.gov.cn

3、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官网:红军村红色贷”让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https://agri.hunan.gov.cn

最新评论
已发布 0
发表评论
地址:广西南宁空港经济区同正大道655号 /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骆越大道1号
电话:0771-7910016
招生咨询:gxcczsb@126.com
ewm
官网
ewm
官微
ewm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ewm
VR校园
ewm
抖音
Copyright ©2024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桂ICP备05004842号 桂ICP备05004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