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经济学奖获得者——薛暮桥
对于这位中国经济学泰斗,我们可能知之甚少。他参与创建了新中国最初的统计制度和物价管理体系,是中国市场经济奠基人,是倡导和推动市场取向改革的先行者,是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殊荣获得者,为中国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经济理论留下宝贵遗产。
一、薛暮桥的学术遗产
薛暮桥先生著作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一书,印数近1000万册,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蒙教材,并被译为多国文字。1993年,他将自己珍藏的58本工作笔记赠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审慎编选,保留了与经济相关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形成了《薛暮桥笔记选编》,后由我社出版。这部笔记不仅是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珍贵资料,也是他治学精神的体现,是中国经济学界宝贵的精神遗产,对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师远去风范长存,先生的学术遗产需要我们继承,先生的治学精神需要我们发扬。
薛暮桥同志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曾担任国家经济部门重要领导职务,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及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1993年,薛暮桥同志将他珍藏的58本工作笔记赠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审慎编选,保留了与经济相关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形成了《薛暮桥笔记选编》,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一 薛暮桥笔记选编(图片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二、薛暮桥的治学精神
薛暮桥同志是财经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他所研究的都是经济运行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山东解放区,他研究对敌货币斗争、发展生产等问题。在“过渡时期”,他研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大跃进”后,他研究货币、物价理论问题,研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问题,研究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他研究价格问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问题,等等。薛暮桥同志总是敏锐地站在经济理论研究的最前沿,研究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学以致用,他始终把解决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研究的目的,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比如,他在山东解放区工作时,运用货币理论取得了对敌货币斗争的胜利。他成功地主持了“大跃进”后的物价调整。他提出我国必须实行商品经济,并系统地提出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体制改革的方案,等等。
反复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他从实践中发现规律,提炼新观点、新理论。他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客观性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理论、物价理论等,都是在对中国国情深入、准确的把握之中形成的。
他学习、借鉴国外各种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从不迷信,更不生搬硬套,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为己所用。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在价格理论研究上不盲从苏联理论。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他较早带头冲破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束缚,指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坚决改革;带头冲破传统的单一计划调节的框框,强调要按照价值规律要求,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较早地提出在公有经济占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较早提出管住货币,放开价格,反对实行通货膨胀的政策,等等。
三、学术遗产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给中国经济学界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命题。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不仅要求经济学给出理论解释,更要求经济学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势将转向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层面,这要求中国经济学提供理论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际学界希望看到诠释中国道路的深刻理论,但中国经济学界的理性分析和规律性升华仍很不足。 他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国外理论方法而不盲从,勇于创新,学以致用。他的治学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原标题:《市场经济拓荒者薛暮桥的学术遗产及其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拓荒者薛暮桥的学术遗产及其现实意义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Paper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6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