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叶挺(1896-1946年),广东惠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叶挺189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便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1919年,他参加了援闽粤军,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
1924年,叶挺前往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在那里,他学习了马列主义,考察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情况,受到很大启发。同年12月,他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1925年,叶挺从苏联回国,受党组织委派,筹建起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并担任团长。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在叶挺的领导下,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遣队,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夺取汀泗桥、占领贺胜桥、攻打武昌城……这支队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叶挺由此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
1927年8月1日,叶挺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在起义中担任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11日,叶挺又与张太雷、叶剑英等一起领导了广州起义,并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辗转抵达莫斯科。然而,在莫斯科因受到诬陷和指责,叶挺脱离了党组织,在海外流亡数年。
在日寇入侵东三省、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叶挺毅然归国。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军长。新四军成立后,叶挺按照党中央对新四军行动方针的明确指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带领新四军各部先后创建了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
新四军的壮大引起了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不安,他们勾结起来想达到消灭新四军的目的。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面对重兵包围,叶挺指挥部队奋勇作战,但在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此后入狱达5年之久。身陷囹圄的叶挺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屈服,写下了著名的《囚歌》,表达了顽强不屈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
《囚歌》全文(手迹图)。(图片来源:共青团中央)
1946年3月,经党组织全力营救,叶挺重获自由。出狱后的第二天,他即致电党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亲笔修改了党中央给叶挺的关于批准他加入共产党的复电。4月8日,叶挺与王若飞等在前往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罹难。
叶挺致党中央的电文(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感悟:回顾叶挺将军的一生,他高风亮节拒绝国民党高薪聘请;组建新四军初期,他变卖家用细软为军队筹集军需品,一心一意为组织做贡献;皖南事变后被囚禁,却严守情操、矢志不渝。
我们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前人为我们创造的,我们既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要继承革命前辈为党、为人民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将来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作为城大学子,我们应该践行“明德、厚学、维新、笃行”校训,要提高品德,分清是非,要充实自己的知识,要保持不断创新的精神,坚持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要注重道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发扬城大学子的良好品行。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施展自己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学习叶挺将军在战场上的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精神,不畏惧将来,要把城大学子,敢于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精神传承下去。要勇于担当责任,敢于创新,积极投身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成长为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文章来源:
学习强国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2826687460165333077&item_id=12826687460165333077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