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力量】陆弟敏:技术扶贫三十年初心不改,脚踏实地为果农保驾护航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他心系乡亲,为田东芒果产业保驾护航二十余载,以小小芒果带动革命老区人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他不忘初心,走遍田东县每一个果园,大力推广芒果“高接换种、早花摘除、控梢促花、保花保果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应用技术;
他牢记使命,提议创建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促进我国芒果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人物简介
▲百色市田东县农业农村局芒果试验站站长 陆弟敏
陆弟敏,男,高级农艺师,百色市田东县农业农村局芒果试验站站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年来,他专研芒果种植管理技术,深入田间地头,穿梭于群山之间,走遍全县每一个果园,开展一场场芒果种植技术培训,手把手教会群众科学管理方法,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撑起田东芒果产业新天地,用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在田东县,几乎每家每户都依靠种植芒果为生。每年7月,县内销往全国各地的芒果达20多万吨,芒果是田东县的经济支柱产业。多年来,芒果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少不了地方农业技术员的保驾护航。
“走!先到我们的芒果基地去看一下!”眼前这位皮肤呈深棕色、穿着朴素、步伐矫健朝记者走来的人是陆弟敏。
他是田东县农业农村局芒果试验站站长,也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基层科技工作者的人大代表,他接受过很多家媒体采访,他为人亲切、笑容具有感染力,每次对前来采访的记者都很热情。
车子一路往前开,进入芒果基地产区后,山路开始变得弯曲起来,七弯八拐的,崎岖陡峭,是记者走过的最险的山路。而这样的路,陆弟敏几乎每天都要经过。
1986年,田东县开始大力发展芒果产业,确立要建立右江河谷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的地位,把建设芒果商品基地作为振兴田东经济、加快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
如今,田东县已有83个村种植芒果,商品化、规模化种植的芒果品种占20多种。“我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是在芒果从开花到卖果的这段时间。开花的时候,我要手把手教群众如何摘除芒果早花。什么时候该杀虫防病了,什么时候该补肥放水了,整个产区都要走一圈。”陆弟敏就像拉家常似的,乐呵呵地说。
在他心里,只要果农们能从自己培育的芒果产业中脱贫致富,他就高兴。
立志用科技力量,
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我是农民的儿子,立志要用科技的力量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身为土生土长的田东人,陆弟敏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看到家乡落后的面貌,他就默默地告诉自己,长大后要靠科学、用技术去提高家乡农作物的产量,给父老乡亲们多增加一些收入。这颗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发芽,直到1990年开始长成参天大树。
1990年,他到广西农垦职工大学念经济作物师资专业,感受到现代都市气息的他,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人民,“怎么用外面学到的新的、先进的东西,为家乡做点贡献”。那时候,他的脑海中迸发出一个声音,“一定要努力学成,把这些技术学到家。”在学校里,他开始接触到水稻、芒果、小番茄等经济农作物。每年放假回到家乡,他都要到芒果园里去转一转,看到果农对芒果种植技术的需求非常大,很渴求掌握种植芒果的技术,他决定好好研究芒果这一可以支撑家乡发展的经济产业。
3年后,学成回到田东工作的陆弟敏,了解到要发展芒果产业首先要培育好良种、培育好种苗。当时本地的芒果品种很少,试验站就从云南、海南、福建等地拉了几车种子回来,可运回来的芒果种子经过检测发现,里面大部分都带着果核象甲。果核象甲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我们只能将整车种子都烧掉,非常可惜”。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陆弟敏仍旧十分惋惜。他说宁愿培育的种苗少一点,但是质量一定要过硬,要确保老百姓用到的苗木是安全、可靠的。
为了带动田东的老百姓通过芒果产业脱贫移贫,让田东芒果产业更好更高质量地发展,1994年,当地政府开始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驻,将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领域。入驻的企业虽然带来了资金和技术,可老百姓从中受益不多。
▲陆弟敏到四平村奔富芒果示范基地指导群众修剪技术
2019年,作为科技特派员的陆弟敏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法”的精准扶贫办法,带领科技团队重点培植龙头企业。他翻山越岭,深入到果农的果园中进行技术指导,让果农看到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干旱的时候可以淋水,施肥的时候可以灌肥,既提高了效率,还提高了产量。陆弟敏说:“作为一个技术员,有时候我们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一份小小示范给他们看。”果然,果农们看到效果,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在陆弟敏的引导下,他们开始和企业联合形成家庭农场、合作社,并影响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芒果产业。
看到越来越多的田东农户加入到芒果的种植产业中,陆弟敏很高兴。但从种植芒果到产生经济效益,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中间需要经过多道技术活的细心呵护。陆弟敏要做的,就是为农户们的芒果树保驾护航,让它能够稳产丰产,顺利按季上市。2000年,他开始走进田东县的千家万户,推行芒果“三三制”早花摘除技术。
“别看芒果树开花容易,但却不一定能结果,这里面要用到的技术可多了。”领着记者走进芒果基地的陆弟敏,指着眼前一棵开满花的芒果树说。芒果树结果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扬花授粉的时候温度要适合,在18度到28度之间,二是必须借助外界的传媒昆虫来补助授粉。如果温度过低或没有昆虫出来帮助授粉,它当年的产量就寥寥无几。
为了让芒果能稳产丰产,从1994年开始,陆弟敏接过前人手里的技术活,着手研究让芒果树结果满足的两个条件的技术应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他带着试验站的技术员,集成了一套成熟的“高接换种、早花摘除、控梢促花,保花保果核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芒果早花摘除常用“三三制”技术,陆弟敏说这门“技术活”很有讲究,一株芒果树里要用三种法子去摘除早花。第一种是留两公分的基部花梗,第二种是将整个花穗剪平,第三种是连花带叶剪除。综合摘花的时间、芒果的品种,管理水平的不同,有针对性选择适合的摘花方法来剪除早花,使整株芒果树一年就可以有3-4批花。“按照我们这20年过来总结的经验,一般在农历“大寒”之后,“立春”之前这段时间摘花比较合适。”说起芒果早花摘除技术,陆弟敏如数家珍。
2019年5月19日,这一天对陆弟敏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他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集成的“芒果早花摘除技术”在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播出,通过中央媒体的传播,“三三制”早花摘除技术传播到各个芒果产区,深受广大果农的欢迎。在田东县,陆弟敏带领技术团队,利用每年的花期或是冬季的空闲时间对果农们进行培训。如今几乎每个种植芒果的果农都掌握了摘花的要领。
▲陆弟敏(左三)到平马镇指导果农疏果技术
“摘花只是其一,后续的保花保果才是关键。”陆弟敏捧起一簇已经结出小果粒的芒果花说道。芒果扬花授粉时期,还要引进传媒昆虫(如绿蝇)辅助授粉,或是采用人工摇花技术,辅助授粉,从而提高芒果的座果率。随着年限的积累、技术的提升,如今田东芒果每亩产量可达到0.7~0.85吨之间,并且仍在逐年提升。
看到田东的芒果产业能够平稳健康的发展,果农们都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陆弟敏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但他不满足于现状,看到本地的芒果种质那么好,他开始想办法怎么将这些优良的种质保存下来,并想办法将本地田里民间的品种都收集起来,将外地的优良品种引进来。2018年,他开始着手申报建立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
维持产业健康发展,
建立芒果种质资源圃
“2019年,我去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正式向国家提出要创建芒果种子资源圃,很快得到国家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的支持。”说干就干,陆弟敏认为保存芒果种质资源这件事迫在眉睫,“因为品种这个东西它有产权,所以要把种质资源牢牢地控制在我们自己手上。”作为试验站的站长,陆弟敏参加过各种农业学术论坛交流,他看到其他国家好的种质资源都具有知识产权,国家都会保护起来,所以每一个种质资源都非常难拿。“现在我们创建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目标是收集2000个品种以上,做到能收尽收。”陆弟敏坚定地说。
原有的芒果种质资源圃收集到芒果品种约86个,创建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一年时间就已收集到约200个品种。这些芒果种质资源来之不易,每个种质陆弟敏都会认真做记录,并重新分配重新设置,把一些好的、表现优良的品种保存起来。在保存良种的同时,陆弟敏还会做好各品种的标配、分析、综评等一系列工作,以便今后培育出一些稳产、抗疫性强、香味独特及市场前景好的芒果新品种。
“每年芒果成熟季我们都会到国内各大城市推介这些品质优良的芒果,提高它们的知名度和品牌力。”只要打开销路,果农就很乐意接受这个品种。想让新品种能够为果农所接受,陆弟敏还花了很多心思,“2014-2017年,苗种的供给第一年我们是免费给的,老百姓谁种就归谁。但是有的老百姓不懂得珍惜,后面我们就每株苗收1块钱,这样他原来种300株,就老老实实报300株,不会有多报的现象出现。”1块钱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是为国家节约很多资源,二是增强老百姓的一份责任。常年跟果农打交道的陆弟敏,服务果农的小技巧都摸得透透的了。
▲陆弟敏(左一)带领技术团队到印茶镇指导果农摘除芒果早花
采访陆弟敏时,他刚参加完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回来不久,谈及今年参会的新收获,他说:“今年的两会当中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三农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让我们感到责任更加重大。作为一个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带头人,从品种的选育、苗木的培养、技术的传授也好,我们只是起到了一些穿针引线的作用,真正做了贡献的还是我们的老百姓。”
服务于父老乡亲,为他们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是陆弟敏忠贞不渝的人生价值。“经济作物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对农村脱贫致富贡献率比较高,学成之后回到农村工作容易创造人生价值,有所建树。”这是上大学前的陆弟敏对自己许下的心愿。30余年过去,他初心不改、饱含深情地热爱着这片广阔的土地。
彼时3月的芒果基地,迎面吹来的风还带着芒果花的香味。
桂ICP备05004842号